15
2023-06《我等你来》
王国猛 梁尋词 旷骏祥曲 旷骏祥 原琳琳演唱
14
2023-06《浩荡时代》
王国猛词 谷建芬曲 石倚洁演唱
13
2023-06《塔斯提河恋歌》
熊红词 姚峰曲 具本哲配器
12
2023-06《为了老百姓》
张大磊词 杨乐曲 杨乐演唱
12
2023-06《是你让我超越了自己》
李维福词 舒楠曲 石倚洁演唱
09
2023-06《秋韵》
子翰词 彭振曲 喻越越演唱
08
2023-06《为人民谋幸福》
唐跃生词 方石曲 祝家家演唱
29
2023-01《茶香飘过山坡坡》(房千作词,连向先作曲)获“农行杯”乡村振兴原创歌曲创造大赛二等奖近日,“农行杯”乡村振兴原创歌曲音乐节暨乡村音乐原创歌曲创造大赛颁奖活动在广州市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由深圳市文联组织创作,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驻河源涧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帮扶工作队”)报送的原创歌曲《茶香飘过山坡坡》(房千作词,连向先作曲)获二等奖。1月16日,受帮扶工作队委派,经报请市文联党组同意我会帮扶干部刘伦斌(左五)赴穗参加颁奖典礼深圳市文联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谋划,悉心指导,充分发挥深圳文艺资源优势,调动深圳文艺力量,提升文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成效,策划推出“五个一”(创作一首乡村振兴歌曲、设计一间乡村书屋、开展一次文化赋能调研、打造一个醉美艺术村、进行一次文艺演出)系列文艺帮扶项目,以文艺赋能加持,助力帮扶镇乡村文化振兴稳步开展。组织创作原创歌曲《茶香飘过山坡坡》,正是市文联系列文艺帮扶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行杯”乡村振兴原创歌曲创造大赛二等奖获奖名单据悉,乡村音乐原创歌曲创作大赛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广西、贵州两省(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振兴音乐帮扶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创新帮扶形式,丰富帮扶内涵,促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3/01/2906
2022-09继2014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绿皮车》和2015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抄家》之后,2021年底,南翔出版了一本纯粹的短篇小说集《伯爵猫》。近年,南翔的创作除了非虚构以外,重点放在小说创作上,短篇小说是其主打,成就和影响也最大。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伯爵猫》共收录了南翔近五、六年里创作的短篇小说16篇,其中有几篇我在杂志刊发之时就读过,如刊于2016年第7期《作品》的《回乡》,刊于2021年第7期《人民文学》的《凡·高和他哥》等。拿到《伯爵猫》后,我前后仔细读了两遍,有些篇目,反复品读,掩卷之后,依然有意犹未尽之感。犹记大学时代,学校分别开设过“精读”与“泛读”课程,对手中的《伯爵猫》,我是既有“精读”之细的追求,又有“泛读”之趣的需要。说来也奇,像《回乡》这篇,我前后读过不下五回,每次读完,却还是忍不住心里发酸,眼底发热。不长的篇幅,却能在简练的叙事及并非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击中读者内心的柔软,让人感慨、低徊、思索。在一众名家进行宏大叙事做长篇小说创作的时候,南翔的《伯爵猫》,于几千字到万把字的短制之中,闪烁出绵长的审美光芒,展现出大世界里缤纷的情怀,让人读后有不断的小惊喜,还有源源涌出的小温暖。我读《伯爵猫》,喜欢其轻松好读的文字,随手拿起,任意翻开一页都可以很快完成一篇的阅读;喜欢其有趣的情节,贴近生活,一件件仿佛发生在熟悉的某人身上的事,却又有着精巧的安排,让人猝不及防地在日常中感受情感的冲击;喜欢其准确而精致的语言,简练有力,毫无拖泥带水的繁琐,几个词、一两句,却能鞭辟入里,让人回味良久。在《伯爵猫》里,通过作家的纤细的笔触,能深刻感受到作者从细微处对这个大世界的观照与态度。茅盾曾说过:“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在我看来,《伯爵猫》中16篇短篇小说所表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感情。感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南翔的作品也不例外。在《伯爵猫》中,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各类情感的分支,都做了不同的表现和诠释,《回乡》《凡·高和他哥》《疑心》主要写了亲情,《檀香插》和《乘三号线往返的少妇》写了爱情,《钟表匠》则主要写友情——一对老男人的友情。在感情上,南翔的笔触真诚而内敛。《回乡》写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我大舅”在去台湾近30年后第一次返乡省亲,以及以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围绕着“我大舅”和“我妈”、“我小舅”之间的姐弟、兄弟之情,“我大舅”和前妻之子广福,还有台湾儿子之间的父子之情,“我大舅”和老家舅妈、金门舅妈之间的夫妻之情,以及“我”和“大舅”“小舅”“舅妈”包括广福之间的亲情展开,各种关系复杂又单纯,叙事的时间跨越了解放前后、1980年代台湾居民可以赴大陆探亲前后、本世纪大陆与台湾交流往来方便前后等时间节点。亲人之间从熟悉到分离,从分离到相聚,从相聚到遥远相隔直到阴阳永隔,连接彼此的一线血缘时不时被外界各种世事与欲望所淹没,又时不时从心底涌出来。南翔在文中写“我大舅”和“我妈”时隔三十年后的重逢:“大舅与他从江西赶来相见的姐姐,时隔几十年再见,也只是彼此点点头,互相道,收到了对方的来信。”写大舅留在大陆的儿子广福第一次看到自己亲生父亲时:“看见生父突然而至,广福不知所措,眼里滑过一丝害羞。”写“我”在大舅去世以后,在台湾诗人洛夫的诗歌创作纪念活动上:“我觉得确实有满腹之言要说。可是我只说了一句:洛夫先生的太太和我的大舅妈都是台湾金门人……便哽咽了。”情感真挚但又十分克制,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清晰而真实。读后,会觉得这些人都是你身边的人,也许就是自己,领悟到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之不易,感受一些平静甚至是冷漠之后的可理解、可调和、可宽恕的言行,更多一些审视世界的冷静、善意和真诚。二是教育。也许与南翔本人的职业有关,他在大学从业多年,笔下的人物不少都是为人师者,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都有,像《檀香插》里的罗荔、《凡·高和他哥》里的桂教授、《玄风》里的周老师等等。他的作品对教育方面也着笔较多,传达了许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的思考与态度,《车前草》《乌鸦》《珊瑚裸尾鼠》《选边》《伯爵猫》等篇什,都在教育理念上亮出了明确的观点。《车前草》讲述的是丁老师得知自己的学生洪小春身患绝症之后带着另外两名学生去探访的故事。故事里,有丁老师带洪小春等学生的往事,也有眼下带研究生的情形,有学校里教师之间对科研课题项目的竞争,也有监考等日常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处……南翔通过怀念“个性凸显、才情广袤”的“吴老师”阐明了自己对诸多考试的态度:“吴老师说自己一是从不设标准答案,二是从不闭卷考试,他认为最好的试卷既是考学生的,也是考老师的,与机械的背诵了不相关。”作为评委,丁老师对申报课题的大学教师们:“不禁充满悲悯与同情,他好生希望将所有填表人一个不落地拉进获赠课题的队伍里”。听到自己喜爱的两个研究生议论毕业返乡和去澳洲的师兄师姐是去“土插队”和“洋插队”时,“丁老师转过脸来道,你们这样不管是议论一两位同学还是议论一两个国家,都有欠厚道。”在看望病中的学生后回到宾馆,丁老师开戒喝酒,吟诗:“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累月轻王侯……丁老师哇的一口全吐了”。在故事的情节里,在不经意地叙述中,对于大学教育中如何学习专业、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与师长相处、如何将学业、事业和身体以及家庭进行平衡,作者似乎一句话都没有说,却又都能体会到——这就是文学的魅力。通过丁老师对洪小春探望和回忆,惦念、遗憾、内疚、心疼等种种情感缓缓流淌,读者能感受到,做丁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即便生活里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但师者的宽厚与真挚,是人间最值得的回忆与回味的温暖。三是生态。即使不认识南翔,单看《伯爵猫》这本小说集,都可以明确感受到作者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很多年前他就在写作此类题材,如《哭泣的白鹳》《消失的养蜂人》《来自伊尼的告白》等,此本小说集,他依然用新颖的故事和明确的态度,表明一位有担当的作家对环保和生态的热爱与坚持。《乌鸦》《珊瑚裸尾鼠》《果蝠》《玄风》都是直接用动物名来做篇名,生态文学的特点很是明显。《苦槠豆腐》看似官场题材,也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保护生态的理念——包括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珊瑚裸尾鼠》是围绕肖台一和曹金柳两夫妇在教育儿子过程中由于观念的差别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而讲述的故事,夫妇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动物尤其是家养宠物的态度。曹金柳是一名中规中矩的教师,有洁癖——一般来说,洁癖者多有消耗;肖台一医生则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非常热爱动物与大自然。肖台一不开车,“他的理由是,中国人口多,如果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成为轮子上的国家,会是全民的大灾难”;“他每次出门必带的一只印有‘环保购物,其责在我’的购物袋”;告诫有洁癖的妻子“每一样冲进水里的垃圾,经过各种循环,最后都会以不同方式回到我们的餐桌上”。当看到“1845年,人们第一次发现珊瑚裸尾鼠的存在……2019年2月,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公布……珊瑚裸尾鼠从濒危物种类别挪到了灭绝物种类别”的时候,我的心都跟随着揪起来了。在科技与工商业发达、人们尽情享受乃至挥霍美好生活的时候,透过南翔的讲述,我们能感受到“普天之下,同此凉热”的道理,倘若我们能和曹老师一样哪怕略微改变一下自己,和肖医生一样,少消耗一些能源,多一份对环境日趋严峻的敬畏,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或许才不会败坏得如众所感受到的那么快,那么让人无可奈何!四是手艺。与南翔近年密切关注民间手工艺和艺人有关,他出版了《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非虚构一书之后,在虚构的小说中,他也把自己对手艺的热爱和关心放入创作。本书中的《曹铁匠的小尖刀》《钟表匠》都表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环境、情感与故事,由民间手工艺延展开,对于美术、舞蹈等大概念上的“手艺”南翔也较多着墨,比如《痛点》《凡·高和他哥》。《曹铁匠》通过孙老师带着学生采访曹铁匠看到听到的故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南翔对田野调查、口述历史、非虚构创作,特别是“非非遗”技艺的专注与推进,也从中可以看出南翔对写作本身的态度,“那我们就开始记录了,从你父母辈谈起,从你小时候谈起,扯得越远越好,细节越多越好”“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全过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从孙老师的行为和言语中,可以读到作家对民间手艺人的尊重和对民间手艺的珍爱。他们的思想深处,都是力求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即将失传的手艺,期望这些散落于民间的美好物事能不被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滔滔之中。有不少人在时代的风浪面前,呈现的是一种无所作为的随波逐流,而对于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者与呐喊者,我们理当对他们传递给世界的温暖、温情与温煦给予更多的关注、尊敬和礼赞。《伯爵猫》里的16篇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比我所阐述的要丰富得多,况且同一篇小说中也有多个理解的维度,它们彼此间也并不是界限清晰的。南翔经常在同一作品中体现出多个主题的表达;对同一个人物的塑造中,也会通过情节、对话的设计而展现出丰富的个性,传导出丰富的角度、态度和亮度。如《钟表匠》既写了修钟表的技艺,老钟表的收藏,也突出了老周和老钟之间的深厚友情,还通过对老周和老钟的儿子的描述分别传达了家庭教育的理念,不一而足。无怪此篇《钟表匠》,不仅收入多个年选本,连畅销的大众文化刊物《读者》近期也做了转载。南翔说过,他写短篇小说,重视“历史感”“在场感”和“美感”,我在《伯爵猫》里对此都很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对“历史感”的强调,尤其重视“历史与现实打通”“虚构与非虚构打通”“自己的经历与父兄辈的经历打通”,更是让人在读他的小说时常常怀疑这到底是小说,还是真实的经历?我第一次读完《回乡》,惆怅难过之余,竟然去问他这是不是写他自己;读《乌鸦》时,看到“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还有东京大学附近的大嘴乌鸦等红灯放胡桃的情节,我忍俊不禁,也去问南翔这些究竟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读《伯爵猫》,感受到很多趣味,也会得到许多感悟。我喜欢书里虚构与现实交错的情节,喜欢如你如我的人物设计,喜欢以深圳为大背景的熟悉环境,喜欢舒缓平静的语言,喜欢简洁有力的结尾,喜欢对艺术对书籍评论及各种知识的品位……每位读者都能丛中找到触动自己的要义、敏感与会心之处。更有价值的是掩卷之时,我们都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个繁复大世界里的一缕缕的小温暖。来源:作家出版社作者:陈瑛初审:张溯源二审:刘强三审:颜慧(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https://www.sz-art.cn邮箱:swlcyb@shenzhen.com.cn
2022/09/0629
2022-08近些年,红色经典老歌被当下歌者重新演绎成为歌坛时尚,我听了不少。在我看来,能够追赶甚而超越经典歌曲原唱前辈的,寥寥无几。多数老歌翻唱者,由于自己缺乏内心对歌曲内涵的真正服膺而诚意未足,“唯乐不可以为伪”,仅仅沦为表层的呈现,因而动人者少,甚至有的完全丧失歌曲的本义和精神志趣,将正大恢弘的旋律,唱得猥琐狎亵、格调低下,不堪视听。因此,我对于徐霞翻唱原由著名歌唱家马玉涛演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歌曲,大为欣赏。目前鲜少对一首歌、一段唱腔做逐字逐句细致分析、研究,主要在于音乐,尤其是演(歌)唱评论,非常难写。近代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在《乐评丛话》中就说:“评论艺术难,而评论音乐尤难。‘美’本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名称。一代有一代之标准,一地有一地之典型,而各个人亦有其所好尚。所以,美术的理想、规律与技术每因时、地、人而常变。而批评艺术者必须先能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才可下准确的评语。音乐在艺术中占特殊的地位。换言之,音乐的意义就是音乐本身。所以批评音乐的第一难处就是我们要先走进‘音乐世界’,懂了‘音乐的方言’,才配说话”。黄自先生认为评论音乐的第二难处,在于观点的错综复杂和标准的难于确定:“人的感情作用是一时的,但‘艺术是永久的’。评乐时果然谁也不能完全脱离感情作用,但一时的毁,既不能使天才创作永久埋没;一时的誉,也不足以使平凡的作品免受时代的淘汰。”“只有时间是最准确、最公允的音乐评论家。”民歌分原生态民歌和创作民歌,《看见你们格外亲》是地道的创作民歌。这首创作民歌如此地道、纯正,并不多见,堪称经典。它的歌词,朴实流畅,叙事兼抒情,结构得体;曲调有明显的河北二人台说唱曲风——上世纪60年代,军旅艺术家洪源、刘薇到张家口坝上采风,当深入张北县革命老区战海公社阿不太沟村采风时,目睹部队战士为老区人民担水、扫街、收秋割麦,感受到浓厚的军民鱼水情,尤其在听闻了当年老区人民与八路军一起抗日的故事,有感而发,在很短时间内,写出《看见你们格外亲》歌词,随即在杂志上发表。当时,作曲家娄生茂也在张家口地区坝上深入生活,看到这首歌词,情不自禁地以河北坝上二人台的音乐为基调,在叙事部分又汲取河北民间说唱音乐形式,为《看见你们格外亲》谱了曲。《看见你们格外亲》最先由战友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演唱,很快在大江南北传唱,影响非常大,以至于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指示《长征组歌》工作人员,要求借鉴此歌的创作经验。马玉涛的演唱,挺拔高亢、豪迈雄劲,代表的是她成名年代的那种风格。其个人有很好的声音条件,她这种借鉴了民间戏曲演唱的发声方法,融合1949年以后前苏联声乐发声的技法所产生的劲道,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上了年纪的人至今听来,仍会被带回到歌曲所描绘的音乐氛围和主题语境中。徐霞在今天演唱并录制这首歌,是因为她父亲喜爱马玉涛唱的这首歌,希望女儿将来也像马玉涛一样,成为一名歌唱家。一开始,为徐霞制作专题的音乐编辑并不同意录这首歌,原因是这首歌“太老了”,可能不适合现今人的趣味,怕今天的人嫌它“土气”,估计也不太相信徐霞能唱好这首明显带有马玉涛风格的歌曲。据说录音时,当徐霞唱完这首歌,隔着玻璃窗,看见音乐编辑坐在对面沙发上,双手捂脸,泪流满面。这首歌打动了我。我倾听徐霞演唱这首歌,反复3天,以至于打乱了工作日程和节奏,就是希望弄清其深深打动人心的奥妙。“在心为志,发而为声,其声合律而中节者,是为乐矣”。歌唱,首先要发自内心。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歌者具备个人声音条件、天赋、后天的发声歌唱技巧训练,以至圆熟运用得当。徐霞出身周小燕教授门下,美声功底扎实。她从小学习戏曲,曾出演京剧现代戏《杜鹃山》。现代京剧的实践经历难能可贵,对于用汉字演唱的歌者来说,至关重要。马玉涛的河北梆子、二人台演唱功底,郭兰英的晋剧功底,都是她们各自取得艺术成就的奥秘和强大优势。徐霞演唱《看见你们格外亲》,明显地能将自己如上综合歌唱技术、修养得体地结合、灵活有机地使用。她的声音更加圆润、挺拔雄健地隐藏于含蓄婉转之中,适当内敛掩抑劲道,犹如“衣锦尚綗”,合乎“儒家唱理”之道,同时为高亢的讴歌敷以娓娓道来的恳切。从中,可以听到美声和民歌以及戏曲发声吐字的有机融合,且无丝毫生硬痕迹,其声圆熟,其腔彻满。如果说马玉涛的演唱如《汉书•艺文志》所言的“赵、代之讴”,则徐霞的演唱无疑是“楚、吴之风”。马玉涛的演唱让人联想到北朝民歌的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而徐霞的演唱则让人联想到东晋“清商乐”之“吴歌”——“魏孝文帝讨淮汉,得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即江南吴歌、荆楚四声”(《魏书•乐志》)。徐霞原籍无锡,生长于江西,正得乎“江南吴歌、荆楚四声”之抒情、细腻,如晋《大子夜歌》婉转、清新、感情真挚、音韵妙美。古人说歌唱有“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的忌讳,徐霞的演唱,正是化雄健为柔婉,她与马玉涛呈现出两种形式,正如北方大姐与南方小妹分别讲述同一个故事,各美其美。为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可以做个比喻:马玉涛,犹如京剧“四大名旦”之尚小云,演唱的声音亢亮劲拔,坚实响堂,富于金属感,高下闪转,起伏跌宕幅度大,顿挫鲜眀,节奏强烈,刚劲婀娜,清健豪放;徐霞类似尚小云的徒弟、“四小名旦”之张君秋,演唱时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高低随意,舒展自如。寓刚健于委婉、含古典于清新。其技法灵活多变,注重调节气息,善于控制声音变化,高、低、轻、重、清、浊,运用自如,寓华丽于端庄,典雅中见深沉,即所谓涵腔唱法,真可谓“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试举例,“小河的水清悠悠,庄稼盖满了沟。解放军进山来,帮助咱们闹秋收。拉起了家常话,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特别体现这样的风格。徐霞以美声唱法为主,糅以民族唱法行腔,加上戏曲的吐字,如“沟”“来”字的拖腔,是典型的华北戏曲河北梆子、评剧旦角的“疙瘩腔”,更加自然流畅,毫不生硬,如古人所言的“贯珠”唱法。再如“解放”的“放”字,我做过对比,许多歌者不注重吐字,容易唱成“纺”,虽然歌曲不像戏曲那样严格讲究依字行腔,但要知道,民歌近乎戏曲,不如此处理,则会明显减少民歌味儿。不仅“放”字,对“来”字的处理,她也给了这个字一个根,即在这里明显地顿挫一下,犹如硬折一下,类似戏曲唱腔中的“肩膀头”,使得这一句特别有味儿。后面如“那一年枪声响,同志们进了沟”的“进”字,唱得深情委婉、摇曳多姿,恰如张君秋的行腔,“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古人云:“善歌者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徐霞的演唱,在我看来深得此道。声乐界有人认为,其过于讲究咬字吐字。我倒是鲜明地支持她坚持这一正确习惯,一概使用汉字演唱歌曲,如果创作者是依字行腔而作,演唱者必须万变不离其宗地唱字。《看见你们格外亲》是一首创作于塞北的歌曲,生来就带有诞生地显著的塞北特征。徐霞是江南女子,以另外演唱风格表现,将豪迈劲健含藏于婉转清新,让人想起古人所谓“宫声字而曲合商,转宫为商歌之。此善歌者也。”
2022/08/29